2025年2月14日,蒙古国总理罗·奥云额尔再度抵达北京,这已经是他在任期内第四次前来中国访问了。
外界早就对这位总理频繁前往中国习以为常了,不过这一次他的目标特别清晰,一上来就提及了一个大型项目:在中蒙边境的甘其毛都口岸修筑一条跨境铁路。
面对内蒙古方面的“诉求”,中方并未匆忙作出回应,而是表示:修筑铁路没问题,不过是有条件的。
这一数字意味着什么呢?在全球煤炭储量排名前十的国家当中,蒙古能够跻身前五,完全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煤矿大亨”。然而,问题恰恰就出在这里:虽然自家有矿,但是却无法将其运出。
蒙古国曾经做过一个计算:每开采一吨煤,仅仅运输成本就要消耗一半的利润。其国内能用来运输货物的主要铁路仅有一条,其余的都得依靠卡车运输。
如今蒙古的煤炭出口,每日都有数百辆载重达百吨的大型货车去参加了,这情形与早年中国农村的“骡马运输队”极为相似。
每日都有上千辆载重达百吨的大型卡车,于塔本陶勒盖煤矿和中蒙边境的甘其毛都口岸之间往返穿梭。
这些“钢铁巨兽”跑一趟,煤炭成本的一半都要被运费占去。更为严重的是,卡车扬起的沙尘致使原本就脆弱的草原沙化速度加快,尾气污染也让边境居民苦不堪言。
更为棘手的是,这些煤炭最终有90%都要售予中国,然而运输环节卡在瓶颈之处,眼睁睁看着钱难以顺利赚取。
其北部与俄罗斯接壤,南部和中国相邻,自身属于没有出海口的内陆国家,售煤只能依赖邻国。
以前曾尝试借道俄罗斯去寻觅日本和韩国的买家,然而运费高昂得离谱,在竞争中根本没办法与澳大利亚的货轮相抗衡。绕来绕去,终究是得回过头来紧紧依靠中国。
然而,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在中国应允修筑铁路之际,也提出了实际的条件:蒙古一定要保证对中国的煤炭供应,并且要允许中方介入矿山的开发工作。
这表面上像是“附加条款”,实际上却是双方利益的一种平衡。对于中国来说,保障能源进口安全属于核心诉求。
去年,国内进口的煤炭中有10%来自蒙古,随着国内钢铁行业的复苏,这一比例还会促进提高。对于蒙古而言,尽管相关协议会使其更加依赖中国,但与其坐拥财富却挨饿,倒不如先拿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宫之后,全球贸易体系有了新的不稳定因素。蒙古国尽管是内陆国家,不过借助中蒙俄经济走廊可以融入“一带一路”倡议。
处于规划之中的“三纵一横”铁路网,在将来会把蒙古的矿产资源与中国东北的工业基地以及俄罗斯远东的港口连接起来。
在航运风险不断增大的现在,这种陆路连通所具备的优势显得格外难得。正如泰国近期加快推进中泰高铁建设一般,各个国家都在寻觅更为稳固的发展途径。
蒙古的转型之旅必然不会一路顺遂。外汇存底实现翻倍这一目标的确很美妙,然而怎样防止陷入“资源诅咒”依旧是个棘手的问题。
荷兰和委内瑞拉都曾因过度依赖矿产出口而遭受重创。幸运的是,蒙古政府已经察觉到这一问题,在新推出的五年计划中,除了进行铁路建设之外,还包含发展农牧产品加工、旅游服务业等多样化的举措。
终究,唯有经济结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型,才能够脱离“靠天吃饭”这种被动的状况。
查阅历史资料就会发现,两国在这条铁路的建设方面存在一定的渊源,甘—嘎铁路立项的最早时间能够追溯到2004年。
在2004年甘—嘎铁路项目开启谈判之际,蒙古国国内正深陷于发展路线的激烈争斗之中。
民粹主义势力担心过度依靠中国会失去经济主权,于是炒作“资源卖国论”来阻碍合作;保守派则顽固秉持“第三邻国”外交策略,企图引入美日资本来制衡中俄。
彼时蒙古的经济还未陷入绝境,其外汇存底较为充裕,政客们对权力斗争的热衷程度远高于务实合作。铁路建设需要巨额投资,这引发了财政方面的担忧,一些官员觉得公路运输“勉强可用”。
另外,蒙古的铁路采用的是俄罗斯的宽轨标准,中国与蒙古的轨距存在差别,这使得换轨成本方面出现争议,而技术方面的问题被政治因素扩大化了。
2024年的时候,蒙古人民党难得地组建了联合政府,奥云额尔登由此成为了20年里第一个任期届满的总理。
政治局势的稳定使蒙古最终认清了现实:与其在民粹主义的浪潮里随波逐流,不如紧紧抓住中国这个巨大的“买家”,毕竟“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蒙古还是明白的。
在协议签订的现场,中蒙双方代表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按照相关条款的规定,这条总长度达257公里的铁路将于2027年实现通车,其年运输能力为3000万吨,这一运力足以承担蒙古百分之六十的煤炭出口量。
然而,这仅仅是个开端。在长达4700公里的中蒙边境线上,像满都拉—杭吉、策克—西伯库伦等三条跨境铁路已经被纳入规划之中。
要是完全建成的话,蒙古将会构建起“三纵一横”的铁路网,从而彻底将中俄能源走廊打通。
有些观察人士做出这样的预测:一旦蒙古的铁路同中国的“八横八纵”高铁网络连接起来,欧亚大陆的能源格局将会被完全改变。
当中蒙铁路的列车鸣笛声在戈壁滩上回荡的时候,它所运载的并非仅仅是煤炭,而是一个小国的生存之道。
蒙古凭借资源绑定来换取基建方面的投入,而中国则用给予市场准入的方式来换取战略支撑点,在这场交易当中不存在输家。
当中泰高铁由于资金方面的争议而停滞不前的时候,中蒙却凭借“资源绑定”的模式开辟出了新的路径。这也许表明了一个事实:在逆全球化的浪潮里,小国若要突破困局,就必须懂得以硬资源来换取硬通货,借助确定性来应对不确定性。
中蒙铁路在此次取得的进展,同样彰显了中国在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的诚意。在国际事务里,中国一贯坚守和平共处的原则,既不会推行霸权主义,也不会乘人之危进行打劫。
中蒙的此次合作也为全国树立了一个良好的典范,深信两国在未来的合作里能够战胜诸多挑战与困难,达成共赢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