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长沙机场改扩建工程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建设项目(以下简称“GTC项目”)整体的结构全面完工,“换乘之王”揭开面纱。未来,两条地铁线、一条城际快线、磁浮线、一条高铁,从四面八方汇聚,将在这里完成与长沙黄花机场的互联互通。今天,记者走进中建五局GTC项目,探访回顾“中部第一航空枢纽”的建造过程。
进场之初,GTC项目是一个面积20多万平方米的超级基坑,周长5146米,相当于30个标准足球场的大小,但基坑的形状却极不规则。
“四类五轨”纵横交错,将整个基坑群分成6个不一样的区域,每个区域的深度、形状、边坡防护形式都各不相同。在这些大大小小的“坑”里,一共有3家单位、6个大区、23个小区作业面相互交叉施工。
“入场之初就建章立制,既统一号令,规范管理,又充分授权,发挥各自优势。在建设过程中利用穿插作业、深化设计等手段推进快速建造。”中建五局GTC项目相关负责人说道。
面对超深基坑,项目首先要解决的难题,就是复杂基坑群的软岩怎么样才可以实现快速开挖?
这个难题,被一群年轻小伙子组成的“博士创新工作室”破解。“项目开工伊始,BIM技术即同步应用并贯穿项目全寿命期,累计应用点共计30余项。”博士创新工作室负责人陈镜丞介绍,经过20余次反复验证,编制实施工程的方案逾百份,最终才确定开挖方式,提高开挖效率近40%。
GTC项目自正式开工以来,18天完成项目临建,23天实现100名管理人员入驻办公,3个月完成1619根灌注桩、7个月完成第1块底板、10个月完成第1块顶板、12个月完成基坑支护及开挖......所有节点均按时保质完成,已形成产值超29.67亿元。
“高峰期千人奋战,这么多深基坑同时施工,最怕坍塌,威胁一线人员生命安全。”项目相关负责的人介绍,保障施工安全不仅要全方位监控,更重要的是防范和预警。
长沙机场GTC项目是“智慧”工地的典型代表。记者在现场看到,35个摄像头采用AI技术识别不规范行为,能够在发出预警的同时上传云端,监督实施整改。
项目塔吊“长眼睛”,实现吊钩作业可视化,塔吊之间相互避让,极大提高运转效率。
项目相关负责的人介绍,为了阻断不符合规则的材料进场,项目5天内完成工地试验室建设。各方人员多次到场开展砼强度、钢筋连接质量等抽检工作,抽检合格率均为100%。
进场以来,项目部每季度均获评湖南省质量标准化考评优良,先后获“2022年二季度轨道杯劳动竞赛土建施工类A等第一名”“长沙市质量管理和安全生产标准化示范观摩工地”等荣誉。
“在长沙机场GTC,乘客能体验到除了轮船之外的所有交通方式。”中建五局项目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接下来,项目将进入装饰装修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