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电瓶车和电动三轮车(简称电动车)慢慢的变成了了人们出行的主要工具。然而,夜间驾驶电动车时,因车辆灯光不足、路面安全风险隐患等问题,交通事故频繁。为了改变这样的一种情况,浙江省兰溪市在2024年4月启动了“荧光守护行动”,实施多项措施以确保群众的夜间出行安全。
兰溪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副大队长郎任远表示,该行动实施后,电动车涉及的夜间交通事故警情同比下降了13.41%。不仅极大的提升了夜间出行的安全性,也彰显了兰溪在交通安全管理方面的前瞻性。
在“荧光守护行动”中,兰溪市构建了“宣教+排查+设施”三位一体的安全防护体系,全面解决夜间出行“照明差、看不见”的问题,以此来实现交通事故的全链条管理。这一系列措施让路途中的行人和驾驶者都能更安心。
3月31日上午,交警大队云山中队在北门菜场集市开展了“荧光守护”交通安全宣传服务活动,向群众提供免费的电动车、自行车及安全头盔粘贴反光条服务。这些反光条采用醒目的荧光黄色,夜间具有远距离反光的特性,可以有明显效果地提升电动车的夜间能见度。警方在活动现场亲自将反光标识粘贴在电动车和头盔的醒目位置,标语“被看见,才安全”特别吸引眼球。这些措施的实施,让电瓶车和三轮车在夜间行驶时能被其他机动车辆及时有效地发现,安全系数大幅提高。
兰溪的交警大队还从交通设施入手,有效识别并消除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隐患,保障道路的安全有效。交警在复杂路段对中央隔离设施进行了反光改造,在需要非常注意的地方,推行“三色警示措施”,例如在桥梁设置红色反光警示带,弯道处加装白色提示减速反光带,以及在危险的临水路段新增黄色荧光防护栏。如此一来,行驶的车辆与道路设施能够形成良好的可视性,减少了因视线不清而引发的交通事故。
此外,兰溪市交警大队还在车流量较大的道路中心护栏立柱上粘贴了超过4.2万张反光膜标签,设置了378个太阳能发光道钉,以及在农村路口和重点路段安装了136组太阳能警示灯。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这些措施有效延长了夜间行车的视认距离达40米,驾驶人反应时间平均缩短了1.2秒。
通过全方位、立体式的交通安全管理,兰溪市的“荧光守护行动”不可小视。人们生活在这样一个逐渐完备的交通环境中,无疑可以感觉到实实在在的安全保障。这不只是一种交通管理方式,更是对每一个夜晚出行的市民生命安全的重视与关怀。随着这个行动的持续推进,期待未来能有更多地方借鉴兰溪的经验,让每个夜晚都能在荧光的指引下安全出行。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