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反特清剿行动,却鲜有人知,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斗争中,曾有一位特务,将电台隐藏在最不可能的地方,差点让我们的公安战士铩羽而归。1949年的一个寒冷冬日,北京城内,一群公安战士正在对一处可疑民宅进行地毯式搜查。房间里一切似乎都很正常,但侦查科长总觉得哪里不对劲。搜查进行了两个多小时,却始终未能找到关键证据。就在战士们几乎要放弃的时候,侦查科长忽然抬起头,默默指了指天花板。这个看似平常的动作,为什么能让在场的战士们瞬间警觉起来?天花板上,到底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一、谍影重重:揭开0409号特务的线日,新中国成立后,当局留下了大量潜伏特务。其中,代号为0409的特务,身份隐藏极深,他在北平特训班的档案显示,这是一位受过严格特工训练的军统特务。
在北平特训班期间,0409号特务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精通密码学和无线电技术。他不仅掌握了十余种密码编制方法,还能熟练操作各类电台设备。特训班的考核记录显示,他曾在一次野外实训中,仅用三分钟就完成了电台的架设与发报,创下了特训班的最快纪录。
计兆祥在北京城内活动时极为谨慎。他与上线联系时,采用了独特的接头方式。每月固定时间,他都会在西单商场购买一份特定的报纸,报纸夹层中藏有军统的秘密指令。同时,他还在报社安插了一名暗线,通过登载特殊商业广告的方式传递信息。
为了建立更完善的情报网,计兆祥还安排自己的姐姐计彩楠在新侨公司工作。表面上,这对姐弟都是普通的公司职员,实际上却构建了一个严密的情报传递网络。他们利用公司的进出口贸易掩护,将情报通过商业单据夹带的方式传递到香港,再转运到台湾。
计兆祥在北京期间,还专门租住在一处临近重要机关的民居内。这栋房子的位置经过用尽心思挑选,不仅便于监视周边情况,还能保证电台发报时不被轻易发现。他在房间内布置了多重警戒装置,一经发现不正常的情况,能马上销毁证据。
就是这样一位经验老到的特务,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两个多月里,竟然成功打探到了一个足以改变历史进程的重大情报。这个情报不仅事关国家领导人的安全,更关系到新中国的前途命运。
1949年12月,莫斯科飘起了漫天大雪。斯大林70岁寿辰的庆典筹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此时的新中国,建国不足三月,百废待兴,急需获得苏联的支持与援助。在这样的背景下,毛主席决定以祝贺斯大林寿辰为契机,亲自前往莫斯科进行访问。
这项高度机密的出访计划,经过层层保密措施后,仍然被计兆祥设法获取。他通过在铁路部门的线人,掌握了专列的具体路线图。这条路线从北京出发,经由山海关、长春、哈尔滨,再到满洲里,最后通过西伯利亚大铁路抵达莫斯科。
计兆祥获得的情报非常详细,不仅包括了专列的时刻表,还包括沿途各个重要站点的停靠时间。更为关键的是,他还打探到了专列的编组情况和安保部署。这些情报通过隐秘的电台频道,迅速传递到了台湾军统局长毛人凤的案头。
获得这些情报后,毛人凤立即召集军统局的核心成员,制定了三套周密的暗杀方案。第一套方案是在专列必经的某个偏僻路段实施突袭。军统特工将分两路埋伏在铁轨两侧的山坡上,利用地形优势对专列进行突袭。
第三套方案堪称"重手",计划在哈尔滨至双城子区间埋设大量炸药。这段铁路线路平直,是专列加速行驶的必经之地。一旦引爆炸药,后果不堪设想。
为确保这三套方案万无一失,毛人凤还指派了潜伏在东北的特务头目马耐负责具体实施。马耐曾是军统东北技术纵队的司令员,对东北地区的地形和铁路系统了如指掌。
12月7日,计兆祥再次发来电报,通报专列已从北京站发出,预计三天后抵达满洲里。毛人凤随即下达了行动命令,并派出两名特派员赶赴东北督导行动。与此同时,马耐也开始在哈尔滨地区秘密调集人手,准备实施破坏行动。
然而,军统特务们并不知道,他们的这些行动早已暴露。就在计兆祥发出第一份情报的同时,公安部门就慢慢的开始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秘密侦查行动。为了确认和保证行动的保密性,这项任务直接由李克农亲自负责。
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较量中,公安部侦查科科长曹纯之提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侦查方向。与其他着重追查电台信号不同,他选择了跟踪资金流向。这个思路源于他在上海工作期间破获的一起特务案,当时的特务同样通过商业掩护进行情报传递。
曹纯之首先调取了北京所有银行近三个月的大额资金往来记录。他注意到,新侨贸易股份公司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每月都有大笔资金通过香港汇入。这些资金的数额看似随机,实则都是由特定数字组成。通过仔细比对,他发现这些数字竟与军统特工常用的密码编制规则高度吻合。
更令人警觉的是,每次资金汇入后,新侨公司都会在48小时内将大部分款项转入几个不同的账户。这些账户的开户人分别是在北京各大百货公司工作的职员。通过秘密调查,这些人都与计兆祥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一张看似普通的汇款单据引起了曹纯之的格外的注意。这张单据记录的是新侨公司向一家印刷厂支付的油墨采购款。但这家印刷厂的实际营业范围是制作商业票据和账簿。更蹊跷的是,这家印刷厂的法人代表曾在1948年担任过军统北平站的交通员。
顺着这条线索,曹纯之带队对印刷厂进行了秘密搜查。在厂房的夹层中,发现了一批特制的商业单据。这些单据表面上是普通的贸易往来文件,但经过特殊处理后,单据上竟然显现出了另一层隐藏的文字。这些文字记录的正是军统特务的联络方式和行动计划。
调查很快指向了新侨公司。但令人疑惑的是,公司的日常经营看起来一切正常。计兆祥和他的姐姐计彩楠也都按时上下班,没有一点异常举动。然而,曹纯之在调查中发现了一个关键细节:计兆祥每月都会按时向一个特定的邮政信箱投递信件,而这个信箱的开户人恰好是那家印刷厂的一名普通职工。
更重要的发现是,公安部门在监视计兆祥住处时发现,每逢深夜都会有微弱的无线电波从房屋发出。但多次突击搜查,却始终找不到电台的踪迹。这让曹纯之意识到,计兆祥一定在房间内设置了某种巧妙的机关。
为了不打草惊蛇,曹纯之制定了一个周密的跟踪计划。他安排人手在银行、邮局和印刷厂都设置了暗哨,严密监视所有可疑人员的活动。同时,他还派出技术人员对计兆祥住处的建筑结构可以进行了详细分析,试图找出电台可能藏匿的位置。
在这场智慧的较量中,曹纯之逐步收紧包围圈,等待特务露出破绽的那一刻。而这个时刻,很快就要来临了。
1949年12月10日的深夜,北京城内飘起了鹅毛大雪。曹纯之带领的专案组成员在计兆祥住所外已经蹲守了三天。这三天里,技术组的通过仪器不断接收到微弱的电波信号,但每次进入房间搜查,却总是一无所获。
这天夜里十一点整,仪器再次探测到电波信号。曹纯之立即下令突击搜查。专案组人员迅速包围了整栋房屋,几名战士撞开房门冲了进去。出乎意料的是,计兆祥正坐在书桌前看书,房间内一切如常。
搜查组开始了地毯式搜索。地板被一块块掀开,墙壁被仔细敲击检查,家具也被逐一拆解。然而,仍然找不到电台的踪迹。就在这时,一名年轻战士注意到房间天花板上有一处不易察觉的凹痕。
曹纯之立即让人架来梯子仔细查看。在天花板的石灰层下,竟然藏着一个精巧的机关。这个机关由两根细铁丝控制,只要轻轻拉动,天花板上的一块木板就会缓缓落下,而木板上正固定着一台微型电台。
这台电台的设计极为精密。它被改装成扁平状,厚度不足十公分,正好能够藏在天花板的夹层中。更令人惊叹的是,电台的天线被改造成了房间的电线,完美地融入了室内装修。发报时产生的热量则通过特制的散热片传递到房顶,不会在天花板表面留下任何痕迹。
专案组还在天花板夹层中发现了一个防水的铁盒。盒中除了密码本和联络手册外,还有一份详细记录毛主席专列路线的文件。这份文件上不仅标注了专列的具体时刻表,还画有沿途重要铁路桥梁和隧道的示意图。
在搜查电台的同时,另一组战士也在计兆祥的书房发现了重要线索。在一个貌似普通的台灯底座中,藏着一个装有微缩胶片的金属管。这些胶片记录了军统特务准备在东北铁路沿线实施破坏的具体计划。
更令人吃惊的是,在计兆祥的卧室衣柜夹层里,搜出了一部最新型号的日本无线电收发机。这部设备是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频率跳变技术,能够有效规避无线电侦测。设备旁还放置着一本手写的技术笔记,记录了各种复杂的加密通讯方法。
专案组还在房间的地板下方发现了一个秘密暗格。暗格中存放着大量伪造的证件和印章,以及一些用于紧急撤离的装备。这些装备包括了微型指南针、防水地图、特制手电筒等,都是军统特工标配的逃生工具。
通过对这些物证的分析,专案组逐步还原出了计兆祥布置这个秘密据点的全过程。电台的安装显然经过精心设计,每一个细节都最大限度地考虑到了隐蔽性和实用性。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之前多次搜查都未能发现电台的原因。
1949年12月11日凌晨,专案组立即向上级汇报了搜查结果。李克农当即决定在东北沿线采取紧急行动。根据缴获的情报,军统特务已在哈尔滨至满洲里段铁路沿线部署了三个破坏小组。时间紧迫,专列即将在72小时后驶过这段路线。
当天上午,公安部立即抽调精干力量,分成三个行动组火速赶往东北。第一组由曹纯之带队,负责搜捕潜藏在哈尔滨的马耐及其同伙。第二组由铁路公安局的老办案专家王德明带队,负责排查铁路沿线的可疑人员。第三组则由爆破专家张守信率领,专门负责排除铁路线日下午,曹纯之带队在哈尔滨站附近的一家茶馆内抓获了马耐。在其贴身携带的手提箱中,发现了一份详细的行动计划。军统特务准备在三个不同地点对专列实施破坏:第一处在小兴安岭区段的铁路隧道,第二处在嫩江铁路大桥,第三处则选在满洲里前的一段直线铁路上。
与此同时,王德明带领的搜查组在嫩江大桥附近的一个废弃仓库中,发现了大量伪装成工程器材的爆破设备。这些设备被精心包装在铁路维修工具箱内,如果不仔细检查,很难发现异常。更重要的是,他们还在仓库中找到了一份标有详细时间的值勤表,上面记录了军统特务准备在专列经过时的具体部署。
张守信的排爆组则在小兴安岭隧道附近展开了地毯式搜索。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连续工作,终于在隧道内的一处电缆沟中发现了被精心隐藏的定时装置。这种装置采用了最新的延时引信,一旦启动就会在预定时间引爆藏在隧道顶部的炸药。
13日凌晨,专案组又在满洲里前的铁路沿线抓获了两名伪装成铁路工人的特务。这两人供认,他们的任务是在专列通过时破坏道岔,迫使列车出轨。专案组随后在附近的一个民宅地下室中,查获了大量用于破坏铁路的专业工具。
为了以防万一,张守信带领的排爆组对整条铁路线进行了全面检查。他们采用最先进的探测设备,对每一段铁轨、每一个道岔、每一座桥梁都进行了细致的排查。最终在距离满洲里100公里处的一段铁路下方,又发现了一处被埋设的炸药。
14日中午,专案组对整条铁路线的安全检查工作全部完成。所有隐患都被及时排除,军统特务的破坏阴谋彻底瓦解。当天下午,毛主席的专列安全通过了这段铁路,顺利驶向了满洲里。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战斗中,公安干警用72小时的连续奋战,成功粉碎了敌人的破坏图谋,确保了这趟承载着新中国希望的专列安全抵达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