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时节,一列白色的动车疾驰在祁连山下,与连绵的雪山、成群的牛羊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而美丽的画卷。
2014年12月26日,随着一声汽笛长鸣,兰新高铁正式开通运营,甘肃、青海、新疆同步迈入“高铁时代”。这条全长1786公里(其中青海省境内267公里)的钢铁巨龙,东起甘肃兰州,途经西宁、嘉峪关、吐鲁番,西至新疆乌鲁木齐,宛如一条绚丽的纽带,串联起了广袤的西北大地。它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一次性建成通车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堪称一座丰碑。
历经十载风雨,它成为中国“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熠熠生辉的重要交通干线,见证着高原大地的变迁与辉煌,奏响了青海发展的激昂旋律。
回首往昔,曾经的西北大地,虽地域辽阔却因交通不便而略显沉寂。老兰新铁路建于1959年,长期负载过重,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限制了区域间的交流与发展。但兰新高铁的问世,彻底打破了这一局面,为这片土地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出行体验最为直观,兰新高铁的便捷让人们的出行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往,西宁与兰州之间的普通列车旅程需要3个多小时,这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限制了两地居民的日常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而如今,动车的开通使得两地间的通行时间缩短至59分钟,“早上在西宁喝着奶茶,中午就能到兰州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面”成为了真实的生活中的寻常画面。
“以前从西宁到外省,交通选择极为有限,路途遥远且耗时漫长,去趟东部地区仿佛要跨越千山万水,那时对一条快速铁路的渴望无比强烈。”李梅是广州人,在青海生活工作多年,曾经回趟老家探亲是件很难的事,得攒足假期,而现在高铁让家不再遥远。
“2017年宝兰高铁的通车,更是让兰新高铁成功接入全国高铁网,西宁到西安的旅行时间由13小时锐减至4小时20分钟,西宁至北京的漫长旅途从26小时大幅压缩至10小时30分钟,西宁至上海也从30小时缩短至13小时。西宁火车站的动车对数从最初的12对稳步增长到现在的38.5对,截至2024年11月30日,旅客发送量相较于2015年近乎翻了一番,达到627.7万人次。”中国铁路青藏集团公司客货管理部副主任李葭说。
青藏集团公司整体的旅客发送量也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从2015年的1193万人次攀升至2024年的1691万人次(截至11月30日),其中2024年10月1日更是创下了9.88万人次的单日旅客发送历史上最新的记录。如今,从西宁出发,开往全国各地的旅客列车已能够直达28个省会城市,通达率高达90.3%。
兰新高铁对沿线经济的拉动作用犹如一台强劲的引擎。以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为例,曾经这片拥有壮美油菜花海的土地,由于交通的掣肘,犹如养在深闺的佳人,不为外界所熟知。兰新高铁开通后,门源县的旅游业迎来了爆发式增长,曾经宁静的小县城如今宾馆林立,数量同比2014年增长了3.8倍,达到65家;旅游从业人员数量也明显地增加,同比2014年增长3.27倍,约3600人投身于旅游相关产业。
不仅是门源,兰新高铁将所经过的海东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等区域的各类特色景区景点资源串点成线、串珠成链,青海省内多家旅行社依托高铁整合资源,升级旅游线路和产品,推出面向境外、省外游客的各种含有高铁行程的线路多达上百条。
在货运方面,兰新高铁同样功不可没。铁路部门巧妙地将部分普速旅客列车调整至兰新高铁运行,这一举措有效地缓解了兰新铁路和兰青铁路的运输压力,使得货运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释放。
煤炭、石油、金属矿石等重点物资运输因此有了可靠的运力保障,中欧班列西部大通道的运输能力也有了显著提升。每年的“双11”期间,铁路部门充分的发挥高铁动车成网运输的优势,利用西宁至北京、上海、武汉等方向的30余组动车的富余空间,高效运输进藏电商物资,让雪域高原的各族群众也能享受到“高铁急送”的便捷服务,为电商经济的繁荣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十年来,青藏集团公司在提升高铁服务品质上同样不遗余力。西宁火车站、门源火车站相继打造“大美青海天路驿站服务台”“金色门源服务台”,成立“天路格桑花”党员突击队和志愿者服务小组,并且积极与机场、公交和出租车公司开展深度合作,通过“夏都枢纽”党建联盟这一平台,实现了多种交通方式的无缝对接,切实打通了服务旅客出行的“最后一公里”。
西宁客运段秉持着“真诚与微笑相伴、服务与速度同行”的理念,全力塑造“雪域新丝路·青藏情”高原动车服务品牌,创新性地推出了动车“五四服务法”,涵盖差异服务、特色服务、无干扰服务、自助服务以及“小翻译、小导游、小医生、小助手”等贴心内容,同时还为旅客准备了爱心便民凳、儿童提示卡、爱心防寒毯等一系列温馨服务设施和举措,让每一位踏上兰新高铁的旅客都可以感觉到家一般的温暖与舒适。
不仅如此,兰新高铁青海段桥隧占比高、坡度大,且线路大多处于河湟谷地和祁连山余脉的崇山峻岭之中。青藏集团公司更是想方设法保障铁路安全,持续巩固兰新高铁达标线建设,实施“检查、分析、计划、验收、考评”全生产环节闭环控制,切实提升设备设施维修质量;对接青海省自然资源和气象等部门,针对兰新高铁在青海河湟谷地区域多山近山的实际,大力推进工程化整治,同步加筑挡土墙、抗滑桩等支挡结构和筑截、排水沟,并将兰新高铁地质、雨量等相关信息,接入“智慧天路一体化平台”,有效防控了地质灾害对高铁线路的影响;与地方政府密切配合,共同调查整治线路旁边的环境安全风险隐患,集中消除了路基乔灌木丛生、防护栅破损等一批影响动车运行安全的路外外因。2023年7月1日,兰新高铁兰州至西宁段实现了常态化按时速250公里高标运营。
“十年来,兰新高铁作为先行者,引领着西北铁路建设的蓬勃发展。以其为骨架,敦煌铁路、格库铁路、拉林铁路等一批高原铁路相继建成通车,这些铁路线如同一条条毛细血管,深入到西北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填补了西部地区交通的空白区域,构建起一张四通八达的铁路网络,进一步打通了青藏高原融入全国发展大局的‘钢铁通道’。”青藏集团公司党委宣传部部长张兆睿坚定地说。
如今的兰新高铁,早已不单单是一条交通线路,它已深深融入到西北人民的生活中,成为甘青新各族群众出行的首选方式,更是成为了我国西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引擎。这条肩负西部腾飞梦想的铁路,让古老的丝绸之路在新时代绽放出全新的活力与魅力,正引领西部各族人民奔向更美好的未来。